在有“世界高城”之稱的理塘縣,雪山、冰川、河流、草原、森林,串成了高原地區獨有的風景線,陶冶著無數人們的心靈。在這里,還有另外一條美麗的風景線:一群來自成都金堂的援藏工作者。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候,他們暫別家人朋友,接力扎根藏區,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努力奮斗。
這群援藏干部中,來自金堂縣中醫院的急診科醫生何中良,是金堂縣第五批援藏干部中唯一的醫務人員。作為一名援藏醫生,何中良深知,自己的職責與生命健康相連。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他的工作生活需要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他的辛苦也將讓眾多被疾病困擾的家庭重燃希望。
一腔熱血 奔赴理塘援藏
“縣委組織部選派第五批援藏干部支援甘孜州理塘縣,那邊條件非常艱苦,醫療條件極度落后,急需急診和骨科專業醫療技術支持,如有意愿請到黨辦報名。”即便已經過去了一年多時間,何中良還是清楚的記得收到援藏報名通知的場景。那是 2018年8月31日下午,當時,他正在急診科一線接診,看到通知后,他第一時間報了名。何中良大學本科學的就是中西醫骨傷專業,再加上近兩年急診工作經驗,這個通知仿佛就是為他量身定做,他心中涌出一鼓激情,即刻回復:“我要報名,我適合藏區工作,藏區也需要我。”
其實這次報名并非心血來潮,早在兩個月多前,何中良就曾報名援彝,但未能成行,他一直心存遺憾,就想著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再次報名。平時喜歡看紀錄片的何中良,早就被藏區的淳樸所吸引,而更讓他牽掛的,是藏區落后的醫療條件,他心中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到藏區去,盡力改善藏區醫療環境。
對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何中良來說,做出援藏兩年的決定,不容易。雖然報了名,但他卻覺得對不起家人:此時的他,妻子剛剛懷孕不久, 6歲的大女兒剛入小學,父親半年多前因車禍現在還在療養??紤]到何中良的實際情況,組織建議他再好好考慮考慮。但作為一名醫生,何中良覺得,能夠援藏參與救治是他的榮耀,也是自己的夢想,他也向妻子保證,一定會平安回來。得到妻子和孩子的支持后,何中良帶著對妻兒的愧疚,便踏上了援藏的征程。
竭力盡責 難忘牧民聲聲感謝
高原反應,這是進藏的必經一關,對于需要高強度工作的援藏醫生來說,身體上的不適更是一道坎兒。2018年10月12日,何中良隨大部隊啟程,開始為期兩年的援藏工作。沒想到初到高原的第一天,高原環境就給他狠狠“上了一課”,經過兩天600余公里的車程,翻越海拔4718米卡子拉山雪山,從400余米的成都平原到達4014米的理塘縣城,新鮮勁還未過,高反等挑戰便隨之而來。突如其來的高原反應,讓何中良非常痛苦,特別是在夜晚降臨的時候,心慌,呼吸困難,頭昏頭脹,顱內壓急劇升高,頭痛欲裂,翻來覆去整夜無法入睡,血氧飽和度最低降至78。面對身體的不是,何中良沒有退縮,“我如果現在就被這點困難打倒了,怎么能完成援藏使命……”經過一周的調整后,何中良逐漸適應了高原惡劣的環境,并投身到援藏工作中。
到理塘后,何中良按照組織的安排,掛任理塘縣人民醫院副院長一職,主要負責全院醫療質量管理等工作。在得知2018年的醫院創等達標失敗后,他積極總結經驗教訓,在醫院管理、病歷質控和藥事管理等方面,結合理塘縣醫院特殊情況加強整改,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使縣人民醫院在病歷書寫、臨床診療及規范用藥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在2019年9月的醫院等級創建檢查工作中,他負責的醫療質量管理工作獲得了專家組的高度評價,并助力理塘縣人民醫院成功通過“國家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評審。
理塘縣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氣候惡劣,條件艱苦。受氣候等因素和日常生活習慣影響,‘風濕性關節炎’是當地的常見病,但限于醫療條件,當地百姓就醫難、用藥難。澤仁貢巴是當地的一名牧民,年齡大,常年受困于該疾病,已經發展為雙膝關節嚴重腫脹變形,疼痛劇烈,無法行走,何中良憑著多年積累的豐富臨床經驗,采用針灸理療法,對患者進行穴位調理和康復鍛煉,結果療效相當理想,兩個療程后,該病人已能生活自理。
他時常結合自身的醫療知識,向當地醫務人員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向藏區牧民講授中醫的好處,介紹針灸理療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等“頑癥”的顯著療效,讓當地農牧民群眾了解中醫,康復的藏區農牧民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鄉里鄉親,一傳十,十傳百,不久,前來針灸康復治療的農牧民群眾絡繹不絕,盡管語言不互通,但每一名藏族患者都對何中良等金堂援藏醫生報以極大的信任,看完病后,都會作揖以表達深深的謝意。
何中良說,每次看到病人康復走出醫院,他都有一種特殊的成就感,對于一名醫生來說,意義非凡。
剛下高原便上一線 援藏醫生請戰防“疫”
2020年春節,回到金堂休假的何中良看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還來不及陪伴許久不見的家人,毅然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線,他多次主動對接理塘縣疫情防控工作,得知因疫情管控需要暫不能回幫扶單位工作,于是他投入到原單位工作崗位上。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主動要求到該院工作強度最大、風險最高的發熱門診工作,連續工作近20個日日夜夜,篩查發熱及疑似病人100余例,確保了此后該院醫護人員及普通患者無一例感染。此后他主動與家隔離人,直到接到返崗通知的那天,也沒能好好的陪陪家人。提及家庭,何中良覺得自己有太多的愧疚,談到工作,他常掛在嘴邊是“救人是本能”,“顧不了那么多……”
“都說援藏是一種情懷,但我覺得醫療援藏更是一種社會責任!”何中良說,健康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藏區貧困人口脫貧的關鍵。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藏區扶貧攻堅和醫療衛生工作亟待解決的重大而緊迫的問題。“作為健康扶貧人,我深知醫療援藏任重道遠,不僅僅是治幾個病人、做幾臺手術那么簡單,而是要把醫療技術留在藏區才是關鍵,我立志從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醫院規范化管理等方面,變‘輸血’為‘造血’,為提升藏區衛生醫療水平,實現藏區的醫療精準扶貧做出積極貢獻。”
為啥執意做援藏醫生?何中良說,“選擇了援藏就是選擇的寂寞和堅強,選擇了援藏就是選擇了奉獻和壯美。繼續發揚‘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的理塘精神,不忘初心,牢記援藏使命,不負自己曾來過。”
(金堂縣委統戰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