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芳華》的學生們
年輕時,她癡迷川劇,勤學苦練,博采眾長;到如今,她嘔心瀝血,精心授藝,無怨無悔。她就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坡川劇”第五代傳承人,民進四川眉山東坡區總支會員——陳紅。
變臉學習
文化名家馮其庸先生談到中國戲曲時曾說過:“中國的戲曲如果滅亡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就滅亡了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傳統文化,這個民族也就失去了它獨立存在的精神基礎。然而,這樣如此偉大的一門傳統藝術,在當代卻備受冷落,可謂到了青黃不接、無人繼承的地步。作為東坡川劇的代表傳承人,陳紅深感責任在肩,將教授學生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一項重要工作。
變臉教學
自2017年以來,陳紅帶領她的師兄弟們來到眉山市第一小學,為學校的趣社團、戲劇班傳授戲劇知識和基本功法。先后為學生們排演了《梨園芳華》《大江東去》等傳統戲曲節目。從此,校園里就多了一批跟著她扮演小生、旦角、生角、花臉、丑角5個行當的小小戲曲迷。一個動作、一個指尖、一個眼神,孩子們在傳統戲曲文化課堂上感受著川劇的魅力。為了帶動孩子們愛上傳統的戲曲,更好的傳承川劇傳統藝術精髓,今年開始,陳紅老師讓孩子們學習川劇變臉絕技,讓他們感受川劇的魅力,提高他們對傳統戲劇文化的興趣。
教學生上臉
陳紅將傳統戲曲引進課堂,增進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保護和傳承傳統戲曲文化。但她認為,學校教育是無法取代社會傳承的。戲曲的傳承既要學校教育,更要社會傳承,從非遺保護的角度看,戲曲傳承不僅是戲曲知識、技術即如何演問題,而且是演戲意義即為何演、為何看的問題,所以,戲曲傳承既需要學校教育來傳承基本的共性的戲曲知識和技能,而且需要社會傳承來延續個性的戲曲精髓及戲曲文化,戲曲傳承的路向就在學校教育與社會傳承的分工合作之中。
(周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