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r id="jxrjp"><thead id="jxrjp"></thead></nobr>

          <b id="jxrjp"></b>

          <menuitem id="jxrjp"></menuitem>
              您的位置:四川統一戰線 > 統戰人物周刊 > 正文
              黃潤秋

              2006年1月9日,他領導的科研團隊所完成的《中國西南高邊坡穩定性評價及災害防治》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在燈火璀璨的人民大會堂,在雷鳴般的掌聲中,他代表團隊從國家領導人手中接過了大紅的獲獎證書,時年42歲。時光如梭,剛好9年整,2015年1月9日,幾乎同樣的一幕再次上演:他領導的科研團隊歷時6年獨立完成的《汶川地震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又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還是在人民大會堂,他再次從國家領導人手中接過紅得耀眼的證書。

              ——地質學家黃潤秋印象

                    黃潤秋,敦實的個頭,黝黑的皮膚,圓圓的娃娃臉,常給人一種樂呵呵的感覺,難怪師生們都叫他娃娃博導。這么叫他還因為當時他很年輕,93年任博導時剛滿30歲,是我國當時最年輕的博士導師。以后又陸續擔任了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理工大學副校長等地質界很多重要的職務,這一切好像在暗示這位地質新秀將有一番大作為。果然,2006年1月9日,他領導的科研團隊所完成的《中國西南高邊坡穩定性評價及災害防治》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在燈火璀璨的人民大會堂,在雷鳴般的掌聲中,他代表團隊從國家領導人手中接過了大紅的獲獎證書,時年42歲。時光如梭,剛好9年整,2015年1月9日,幾乎同樣的一幕再次上演:他領導的科研團隊歷時6年獨立完成的《汶川地震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又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還是在人民大會堂,他再次從國家領導人手中接過紅得耀眼的證書。這樣,51歲的他成了四川省兩度問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第一人。


                    邁向目標的兩大步
                    “修理地球,馴服大自然”是黃潤秋選定的人生目標。兩度獲大獎意味著他向這一目標邁出了堅實的兩大步。 
                    在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間,地質災害頻發,其原因就是這里的高邊坡地形失穩導致崩滑,這種災害規模大,機理復雜,防治難度高,是西部大開發急需解決的環境問題。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黃潤秋和他的科研團隊就開始了對高邊坡穩定性評價與災害防治分析技術的探索。經過近15年的艱苦探索,終于完成了《中國西南高邊坡穩定性評價及災害防治》研究。這一成果提出了以“地質過程機制分析量化評價”為核心的學術思想體系,形成了“復雜巖體結構精細描述和建模”、“邊坡變形破壞機理模式及變形穩定性評價方法”、“地質災害過程模擬與過程控制”三大支撐技術。從2001年開始,黃潤秋帶領團隊開展了這項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先后在地質災害防治,資源開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近100項工程中得到推廣,產生了重大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如2005年2月,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城建設街出現特大滑坡,上百噸沙石加速滑下,呼嘯沖向縣城,房屋被毀,街道中斷,素有“美人谷”芳名的丹巴面臨滅頂之災。危急關頭,黃潤秋率團隊火速趕到前線指揮搶險工作。他們運用其研究成果,實施了前緣堆載,錨索加固和后緣防水的應急處治措施,經過數月努力,成功地使滑坡體趨于穩定,為打贏“丹巴縣城保衛戰”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5.12大地震剛一發生,作為地質學家的黃潤秋敏銳意識到,如果抓住這一極震事件對地震觸發的地質災害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是汶川災后科學重建的需要,更是提高我國廣大高地震風險山區地質災害防治能力的需要。于是他在地震發生的當天下午和第二天凌晨就緊急從學校各系和實驗室抽調人員組成了8個專家組分赴汶川、北川、青川等地進行地質災害調查。由于汶川地震地質災害點數量大,分布廣,調查難度極大??蒲袌F隊先后無數次赴災區進行災害調查,獲取第一手數據,中途還有多人受傷。隨后進行的研究難度更大。因為汶川地震發生在地形和地質條件異常復雜的龍門山區,成災機理異常復雜。為了找出成災規律,他帶領科研團隊堅持了長達5年的現場監測,采集試驗數據超過10000組,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耗時數年之久,最終完成了《汶川地震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研究。這項研究探明了以“發震斷層效應”、“地形地貌效應”為主導的地震地質災害發育分布規律,建立和發展了震區泥石流災害預警預測模型和災害治理新技術。該成果提升了地質界對強震地質災害的認知水平和防控能力;支撐了汶川地震后新北川等城鎮重建選址;指導了汶川災區的200億資金優化重建,在后來的蘆山、云南魯甸地震災后重建,成南高速等重大工程建設中也得到廣泛應用,產生了巨大社會和經濟效益。

                    風雨兼程進行時
                    第二次手捧獲獎證書,黃潤秋樂呵呵地說,“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國家的承認,很欣慰,很有成就感。”然而,這句看似平淡的話卻是他心系大地安危,風雨兼程三十載的濃縮。三十多年來,他每年都堅持長時間的野外工作,披星戴月,風餐露宿,足跡遍布西部地區的山山水水,多次經歷了死里逃生:一次從馬背上掉下來,險些摔下數百米深的峽谷;一次開山炮在離專注研究的他僅十余米的地方爆炸;還有幾次山上掉下的巨石與他擦肩而過…。他幾乎沒有節假日和寒暑假,正如他所說:“一年到頭我從不加班,我每天上三班,上午班、下午班和夜班。”有一次為拿出對某電站大壩穩定性的數值分析,一連泡在計算機房長達3個多月。他疼愛的女兒長到3、4歲幾乎還不認識他。這期間,他先后主持和參與過我國西部地區60余項重大水電、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關鍵技術問題研究。其中包括長江三峽工程、向家壩水電站、岷江紫坪鋪水電站、九黃機場等,先后榮獲國內外數十個重要獎項,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守護大地安寧的衛士。談及這些,他淡淡一笑:“這些只不過是一個地質人應該做的。”
                    黃潤秋不僅是地質人,也是多黨合作領域的有心人。07年至08年,他先后當選為九三學社四川省委主委和四川省政協副主席,他意識到,中國特色的政黨和政治協商制度為多黨合作和人民政協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于是他帶領社四川省委充分利用政協提供的參政議政舞臺,緊緊圍繞事關全省改革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建言立論。特別是他發揮自己的專長,把政協、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職能與本職工作相結合,取得了履職和本職多贏的成果。如汶川地震發生后,他按照中共四川省委的部署,帶領社四川省委把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作為履行職能的首要任務,大力開展災情調研和建言獻策,從省政協和九三學社的角度先后上報了大量有關建議。其中,他帶領九三學社一批專家完成的《關于汶川地震災區生態修復的調研報告》得到了國家領導人批示,并直接用于指導汶川災后重建,社四川省委也因此在全國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貢獻表彰大會上榮獲“建言獻策優秀成果”獎。
               
                    三十載的風霜雪雨磨礪出黃潤秋一副健壯的體魄和大氣豪爽的性格。這位大地之子站在高山之巔,呼吸著來自大地的氣息;享受著逼近人生目標的暢快;感受著古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情懷。但此刻他并沒有忘記:身后還有更高的山峰在等待攀登。果然,轉身不遠處,屹立著《全球強震觸發的巨型滑坡研究》這座高聳入云的山峰。(陳大勇)

              黄片1区2区一10区|2008天天干天天操|欧美午夜精品三级|欧美成一级a不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