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r id="jxrjp"><thead id="jxrjp"></thead></nobr>

          <b id="jxrjp"></b>

          <menuitem id="jxrjp"></menuitem>
              您的位置:四川統一戰線 > 統戰人物周刊 > 正文
              潘世偉的連鎖帝國夢

              18年前,他建立了西部第一家自選超市;同樣也在18年前,他讓食品銷售人員首次脫下了“白大掛”,穿上了紅黃色的全國第一套工裝。18年里,無數企業倒下了,但他的帝國雨后春筍般冒出的新店,繼續書寫著零售業的傳奇;18年里,他把“社區型”超市從零寫到了一千兩多家,布滿成都、四川的大街小巷……

                    18年前,他建立了西部第一家自選超市;同樣也在18年前,他讓食品銷售人員首次脫下了“白大掛”,穿上了紅黃色的全國第一套工裝。18年里,無數企業倒下了,但他的帝國雨后春筍般冒出的新店,繼續書寫著零售業的傳奇;18年里,他把“社區型”超市從零寫到了一千兩多家,布滿成都、四川的大街小巷……
                    如此成功的企業家,卻有著一顆異常淡定的心——不驕不躁,面對所有的榮譽處之泰然,他常說,開超市就是為了惠利他人,他就是互惠商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潘世偉。
                    從一位成功的自行車銷售商,搖身一變成為全國知名的連鎖行業大亨,潘世偉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傳奇人物?而他的互惠帝國從創建到現在走過了18年的歷程,18年里它經歷了何種洗禮才完成了連鎖業巨頭的蛻變?

              互惠18年
                    在很多人眼中,潘世偉是一個傳奇人物,甚至有些“看不懂”。因為18年前,他擱下了從事8年業已成熟的自行車銷售業“另起爐灶”,在成都棕北開設了一家“社區型”超市,此舉開創了西南自選超市的先河,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更讓人不解的是,當時他還做好了一個準備——“虧損兩年”。而那時的他,已在自行車經營行業穩坐西南地區“頭把交椅”,年營業額已有4-5億。
                    憶起當年創業,潘世偉頗為感慨,“身邊沒有人不反對,就連老婆也不贊成。”不過,當年即便潘世偉的“轉身”決定,遭到所有的反對,“在中國做企業,如果光說不做不行,一定要有執行力。”于是他力排眾議,依舊停下了自行車銷售的步伐,將步子邁在零售業的大道上。
                    原來,常年出差的潘世偉看在國外看到過自選超市,發現這種購物方式非常便捷,“一家店,想買什么就買什么,貨物很齊全。”而當時,超市對成都人而言還很遙遠,比如要拿貨,糖酒就只能在糖酒公司去買,日用品就只能在日雜公司買,當時是分得非常細,當時的中國市場就是這種業態。當時的潘世偉只抱著一個想法,超市買東西很方便,街坊鄰居肯定會很喜歡。
                    互惠的名字也由此而來,只是讓潘世偉以及創業團隊吃驚的是,他們的計劃“落空”了——棕北店第一天的銷售額就達到了4萬元,開業第一個月就實現贏利。就這樣,互惠從94年的棕北店開始,18年里,共開設了1200多家,互惠的紅黃色從成都向全川擴張,先北上綿陽、南下雅安、東取南充和廣安,現在甚至將觸角延伸到了重慶的鄉鎮街道,而潘世偉如今正謀劃著將互惠開進昆明、西安,一年700家,這是潘世偉的新目標。
                    但如此大手筆的擴張計劃,潘世偉卻不愿假手于他人,全部采用直營店的方式。不僅如此,互惠目前已經開設的1200多家店,也全部都是直營店。與之相反的,互惠的競爭對手正在采用直營與加盟店的方式“跑馬圈地”,互惠堅持投入更大的直營店,而堅決摒棄加盟店,作為掌門人的潘世偉又有著何種的怎樣的謀略呢?
                    “互惠從建立開始,就把目標定為中國的NO.1,要實現這個目標,有時就要做出異于常人的決定。”潘世偉喝了口茶繼續談到,世界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從未將盈利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互惠要做中國的NO.1也應該擁有長遠的眼光。在潘世偉與太太何婕(互惠超市總經理)看來,加盟店雖然可以快速擴張使得互惠的門店數量獲得狂飆式的發展,但對于門店提供服務的品質以及門店內產品質量,就很難得到保證,互惠的企業文化和理念就很難傳承。故此,為了讓門店的品質得到保障,潘世偉率領的互惠集團放棄了加盟店這一更快的擴張方式,選擇了成本更高的直營店,“這樣互惠的牌子才能持續。”
                    對于一個人而言,18年的都日子不算短,發生的故事,那并不會比滿天繁星少。對于一家企業而言,18年里能夠遇到的風風雨雨真能聚成滿天星斗。而一路走到今天,回想當年時,可能會有彈指一揮間的感覺;但對潘世偉而言卻是五味陳雜。原來,18年里,與互惠一同起步成長的川企不在少數,但能夠陪伴其一路走來的卻是少之又少,潘世偉甚至經常感嘆:“同一行業中,一個相伴走過10年的企業都少之又少,真的會有孤單的感覺。”
                   而潘世偉這位成功帶領互惠走過18年的掌門人,卻一直將最大的對手鎖定在自己身上,“18年里,我們最大的對手一直是自己。”
                   “成功不是一下子的,是上萬人用了18年的心血經營出來的。”潘世偉陷入對往事的回憶中,18年里遇到了很多難事,有很多辛酸以及旁人不理解的東西。在潘世偉與太太看來,難事只要堅持找對了解決方法就能解決,遇到的外界困難并不算什么;而最讓他們時刻如同芒刺在背的,是自我的提升——員工素質的提升,因此互惠有了“四川零售業黃埔軍校”的稱號。

              黃埔軍校  培養子弟兵
                    大紅、明黃是互惠的顏色,紅色代表熱情,象征著互惠的服務永遠貼心周到;黃色代表希望,意味著互惠是一個能讓人感受到希望的地方。自然而然,熱情、希望就是互惠文化最好的詮釋。
                    為了將互惠的文化詮釋到位,互惠有著極為嚴格紀律和人才培訓機制。據了解,互惠的管理就像一個軍事化的學校,每個員工必須參加培訓后才能上崗,新員工要培訓3個月,老員工每兩個月就必須回來參加培訓,培訓達不到標準的就降級。
                    走進互惠總公司會議室,抬頭就可望見一張標語,上面赫然寫著:平平淡淡就是錯,無功就有過。更令人吃驚的是,互惠有著這樣一條“軍規”,新晉員工一年內沒有升職便會被淘汰……這些規定看起來有些苛刻,但就是這些近似苛刻的制度讓互惠有了“四川零售業黃埔軍校”的稱號,用潘世偉自己的話來說,“我們是在培養自己的子弟兵,他們中一部分成了公司管理層中堅力量,還有一部分在其他超市里擔任重要角色,相當于我們也在做人才培養和輸送。”
                    為了讓服務標準化深入人心,互惠在94年剛剛建立棕北店時,讓銷售人員脫下了傳統的“白大掛”,穿上了互惠的紅黃色工裝,這一舉動可謂是食品銷售行業的一大里程碑動作。在此之前,全中國從事食品銷售的工作人員,都要穿著醫生樣的“白大掛”,而互惠改變了這一情況,真正的地讓消費者眼前一亮。
                    服務行業需要的是耐性、穩定并且持久的激情,這與互惠文化不謀而合。而怎樣保證員工的士氣與激情,互惠有自己的妙招?;セ莨镜倪\動會辦到今年已經是第18屆,也就是說從公司成立之初,運動會項目就同步誕生了,“讓大媽大嬸們在操場上跑步、跳繩,這得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兒。”潘時偉對堅持了18年的運動會頗為自得,“堅持開18屆沒有什么了不起,厲害的是能讓40多的大嬸們上跑道。”
                    當然運動會一件事遠遠不夠?;セ葸€有辦法——培訓課,潘時偉介紹,互惠的培訓課并不是簡單的講座,而是互動式的課堂,“培訓期間還有體育課和勞動課,結束時還有考試,與正常的學校生活無二致。”此外,互惠的員工每年還有兩次軍訓,將員工分批送到部隊進行訓練,“部隊鐵的紀律有利于培訓員工的紀律意識,并且團隊協作意識也能極大的增強。”再配合上互惠年輕的管理團隊,用潘世偉的話來說,那就是“周圍的人都朝氣蓬勃,你想老氣橫秋都不得行。”
                    為了執行鐵的紀律,潘時偉自己時刻都穿著紅色的工裝,“不能因為是董事長、總經理,就不遵守制度。”潘時偉正了正聲音說,“我并不贊成那種把公司高管和公司分割開來的情況,因為我們都是公司的一份子,應當遵守。”

              未來戰略:做精做專
                    07年初,潘世偉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時互惠的首要任務是做強,并非做大。事隔三年,零售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國際大賣場紛紛進駐成都“跑馬圈地”,互惠的戰略會有變化嗎?
                    潘時偉董事長明確表示:不會,互惠仍以做強為首要目標,未來將向做精做專的方向努力。開連鎖店做零售必須沉下心去,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做,急不來。因此連鎖店需要系統的管理,投入成本較高,因此有很多人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做直營,而18年過去了互惠仍然做的是直營,管理1200多家直營店和管千家加盟店的概念是不一樣的,尤其是業務流程和體系都不一樣,“互惠未來需要做精做專,這也是零售行業的一個趨勢。”
                    此次采訪前幾天,潘時偉剛剛完成了對重慶、昆明、西安市場的考察,年內將在重慶開設多家新店,爭取年末時突破100家;而昆明、西安市場的進駐,也已經搬上了潘時偉與他的團隊的工作日程表,只是時間問題,“明年開始互惠會爭取每年新開700家直營店。”對于700家每年的速度是否過快,潘世偉很是自信:“互惠已經18年了,厚積薄發,已經積蓄了大量的力量,700的速度不會太快,互惠的品牌能夠承受。”
                    外來零售業巨頭來勢洶洶,大有橫掃成都零售業的勢頭,但潘時偉對此并未表示出過分的擔憂。“零售行業之間有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各地區區域文化差異很大,區域性的零售行業應該是非常強勁的。”潘時偉看來,亞洲人有著自己的消費習慣,中國人的家庭情結更是不可替代,買東西喜歡去離家近的,以社區為目標的互惠很有優勢;而現實也在不斷證明,外來賣場仍有著“水土不服”的毛病,“只有中國人最了解自己的需求,包括互惠在內的本土零售業會有很好的未來。”

              記者手記:
                    18年的風風雨雨,互惠一路走來,一直邁著穩健的步伐在前進,不快不慢,不卑不亢,一直遵照著自己的既定目標在前進,從未因外界因素的改變而改變。
                    其領導者潘世偉,更是有著常人無法比擬的獨到眼光,有著超越常人的定力,在后來者瘋狂擴張的情況下,仍舊保有那份難能可貴的冷靜,堅決地放棄了加盟店這一更快更省的擴張方式;這份對于榮辱的不驚和淡然,實屬不易。
                    故這樣一家有著明確目標——中國NO.1的企業,一家有位市場觸覺敏銳、頭腦冷靜領導者的企業,它的成功絕非偶然,這是一個必然現象。(
              特約記者 王楠)

              黄片1区2区一10区|2008天天干天天操|欧美午夜精品三级|欧美成一级a不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