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鐵軍,民盟四川省委社會服務處處長,正是這樣一位民主黨派機關干部。他,自從調任盟省委社會服務處工作以來,緊密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調動民盟的組織優勢,一顆紅心系扶貧,長年奔走幫致富,用自己的心智和汗水默默為勤勞的貧困百姓開啟致富的光亮。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力盡所能幫助貧困的農村、農民脫貧致富,這正是民主黨派機關干部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努力“為黨分憂,為民辦實事”。
徐鐵軍,民盟四川省委社會服務處處長,正是這樣一位民主黨派機關干部。他,自從調任盟省委社會服務處工作以來,緊密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調動民盟的組織優勢,一顆紅心系扶貧,長年奔走幫致富,用自己的心智和汗水默默為勤勞的貧困百姓開啟致富的光亮。
一、川蜀大地送福音,資金技術助脫貧
“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2000年8月《南方周末》發表湖北省一鄉黨委書記給朱镕基總理的一封信把中國的“三農問題”提到了極至!國家如此沉重的農村現實呼喚著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的道德和良心。此時此刻民盟四川省委社會服務處的徐鐵軍處長內心十分沉重!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先輩的教誨和光輝人格讓徐鐵軍長夜不眠。“急國家之急,一定要把民主黨派的智力因子、資金要素及人際資源和對農民朋友的扶貧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這就是參政黨的社會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 徐鐵軍如是說!
心動馬上行動!這就是徐鐵軍的風格。從此,鄉間小道孤寂的身影,那是四川民盟送農民朋友的一道道福音;田舍村落侃侃的音符,那是四川民盟送科技下鄉的一掊掊愛心;東西南北匯聚的資金,那是四川民盟流向農村的一冽冽甘泉。
農村落后,一個重要的根源就在于現代農業技術的缺乏。從自己扶貧工作開始,徐鐵軍就組織民盟專家對貧困農民手把手教農民技術,如果樹栽培、花卉種植、水產養殖。
智力幫扶加項目資金是民主黨派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新手段、新途徑。
2003年,經過徐鐵軍的努力和民盟省委的上下溝通,植被遭受破壞的黑龍凼水庫獲得了寶貴的國家天然林保護專項資金。
2004年,在徐鐵軍的不懈努力下,遂寧市大英、安居、蓬溪三縣分別在國家農業部爭取到20萬扶貧科技資金。
農村沼氣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廣泛推廣的環保項目。沼氣可決農民朋友的照明和燃氣,其生產原料來自于農業產品的廢料,生產剩料是農業生產的天然農家肥,所以沼氣是一種可再生且綠色能源。徐鐵軍經與省農村能源辦聯系,終于又為三地爭取到 100萬元的沼氣池建設資金。
看著勤勞的、可愛的農民朋友們,插上科技和資金的翅膀,開始脫貧致富夢想的飛翔,徐鐵軍喜悅著扶貧的樂趣!說到扶貧,徐鐵軍才剛剛開始!說到徐鐵軍的濃濃扶貧情,還得從大英縣說起!
二、旭輝灑照致富路,定點扶貧大英情
根據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民盟四川省委承擔了定點幫扶遂寧市大英縣的工作。民盟省委領導經研究決定,廣泛利用盟內外資源,充分發揮盟的智力資源,獻計出力,為改善大英群眾生活,解決實際生活中困難,做出一個參政黨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而這項具體而艱辛的工作的重擔自然就落在了社會服務處處長徐鐵軍的肩上。
中國“死海”享譽中外,然而大英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貧困縣。典型的農業縣,沒有工業和產業支撐;信息閉塞,農村經濟收入單一化、簡單化;現代農業知識技術的匱乏,粗放性與傳統化依然是大英農業的印記和符號;家庭務農和外出打工成為大多數大英農民的不二選項。認真調研了大英縣域經濟的現狀,摸底了大英農業、農村及農民“三農”問題的苦澀現實,肩負著扶貧大英這一光榮使命,承載著大英人民的殷殷期盼,徐鐵軍開始了他的大英扶貧之路!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F代意義上的扶貧工作,其實質歸根結底就是要向農村注入教育和科技的元素,以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從而實現貧困地區和低收入農民朋友實現可持續的脫貧致富”。
2008年6月,徐鐵軍同志通過聯系民盟湖南省委,邀請到民盟盟員----湖南農業大學教授、農業部重大技術推廣項目首席專家文立新,赴盟省委定點幫扶的遂寧大英縣,為當地養豬戶和畜牧局干部、技術人員共100多人進行保健養豬新技術培訓,并深入當地種豬基地進行技術指導。
“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工作的精髓正在于“授人以漁”。
2011年,徐鐵軍積極爭取并配合民盟中央向大英縣300個自然村各贈送了二套《新農村衛生健康手冊》。同時為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增加農民兄弟的文化和科技素養,徐鐵軍同志積極奔走和協調,民盟省委聯合民盟北京市委共同向大英縣玉峰小學贈送了一批電子圖書及《十大才子書》和《挺立在孤獨、失敗與屈辱的廢墟上》等紙質書籍,價值3萬多元,受到當地政府和老百姓的熱烈歡迎。
大英縣自然條件優越,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發展后勁十足,但由于經濟總量小、底子薄、財政實力有限,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村經濟工作受到很大的制約。為加快推進大英縣農村扶貧工作,2010年6月,徐鐵軍全力配合遂寧扶貧辦,充分發揮盟組織的人際資源優勢,多次協調聯系省扶貧移民局,終于大英縣被確定為“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產業化扶貧項目”實施縣,從而為大英縣爭取到1000萬的寶貴項目資金。
三、支邊扶貧重教育, 燭光行動送溫暖
農村教育“燭光行動”是在2007年由民盟中央倡導,在全盟廣泛實施的一項旨在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支教行動。同時“農村教育燭光行動”也是支邊扶貧的一個重要內容。徐鐵軍同志作為“農村教育燭光行動”的具體負責人積極統籌盟內外資源,充分調動盟員參與積極性,努力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支持,以保障在定點扶貧縣切實開展燭光行動,進一步提升當地教育水平,從而為貧困地區培養脫貧致富事業的接班人。
2003年,徐鐵軍聯系國家農業部,在時任農業部副部長張寶文的支持下為大英縣送去了數萬元的農業種養殖實用技術光盤和書籍。
2008年,通過徐鐵軍的聯系,北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的老師來到大英縣,為280名農村中、小學教師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英語口語、聽力、閱讀等專項培訓,幫助農村教師提升英語教學能力、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切實提高當地英語教學整體水平。
大英縣玉峰小學作為民盟四川省委與省教育廳聯系素質教育基地及民盟農村教育“燭光行動”定點學校。2009年,在徐鐵軍的努力推動下,經多方協調和聯系,民盟省委在大英縣玉峰小學建立了“民盟燭光圖書室”,并捐贈了價值2萬余元的圖書和詞典。
同時徐鐵軍還分別在安樂小學和玉峰小學舉行了送教送研活動。卓筒井片區學校100來名教師,玉峰片區學校200來名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教師的素質決定教育的廣度,而校長的視覺和思維則決定著教育的深度”,徐鐵軍深深意識到學校領導開闊視野的重要性。2010年7月,徐鐵軍聯系玉峰小學、安樂小學各選派了一名副校長參加了民盟省委在省教育學院組織的為期一周的農村學校校長免費培訓活動;同年11月,徐鐵軍同志又推薦這兩所學校的校長到上海華東師大參加了為期一周的培訓學習活動。
四、“盟遂合作”務實效,傾注心血謀發展
“盟遂合作”是民盟中央、民盟四川省委和中共遂寧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的民主黨派與地方合作造福人民的政治品牌,是新時期多黨合作的典范。這種知識和實踐的高度有機結合,實現了在探索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成為新時期多黨合作、共同致力于地方經濟建設的成功范例。
望眼著,凝結著民盟的濃濃情懷,“盟遂合作”的列車,滿載著知識和智慧,隆隆地駛入遂寧的山川大地。作為盟省委負責社會服務工作的徐鐵軍處長,他欣喜!他快樂!乘著列車的長笛的東風,徐鐵軍滿懷熱情地投入他癡情的社會服務工作,繼續為他十年扶貧事業揮灑著辛勞和汗水!
2007年,徐鐵軍積極協調,邀請到省、市、縣共30多位農業專家參與遂寧市射洪縣觀光區規劃,并進行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在徐鐵軍同志的邀請下,盟內外專家長期蹲點,對果樹管理、果樹改良進行技術指導,前后共辦各類培訓班10余期,舉辦廣播講座25次,培訓農民800余人次;同時徐鐵軍通過協調市、縣相關政府部門給予資金和項目支持,或向上級爭取項目,配合解決當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困難。
經過幾年的努力,射洪縣磨嘴村的生態觀光農業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功:觀光區農業結構調整得以實現;觀光區基礎設施大為改善;休閑觀光助農增收顯著;新村建設全面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喜獲豐收。
2009年,徐鐵軍還積極和蓬溪縣當地政府聯系,在慧林村建立了圖書館,并協調爭取北京市盟的幫助,籌集了書籍660本,電子影像產品5套,總價為27770.8元,從而豐富了當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與此同時,徐鐵軍同志還積極爭取各方幫助,并與當地政府協商,在當地開展三個項目的支持:1、做大做強雜柑種植基地;2、充分利用該村森林植被好,林地較寬的獨特優勢,發展土雞養殖;3、對當地生豬養殖大戶給予技術支持,提供學習培訓機會。
科技興農促發展,辛勞扶貧為民生!徐鐵軍同志的十余年來的扶貧工作,既充實了當地群眾的錢袋子,又活躍當地的地方經濟。更重要的是,徐鐵軍同志多年來對貧困地區的社會服務工作和扶貧實踐使科技致富的概念深入人心,大大改變了被動等待脫貧的落后精神面貌,激發了當地群眾科學脫貧致富的自覺熱情和行動。
彈指一揮間,十年過去了。無私的付出,接踵而來的是從未想過的榮譽。今年7月初,由于十年定點扶貧大英的突出貢獻, 徐鐵軍同志榮獲了四川省委、省政府頒發的"十年定點扶貧先進個人”稱號。
“扶貧之路修遠兮,吾將上下而前行兮”。十年扶貧,不是終點,只是起點。揚起社會服務的風帆;架起扶貧工作的雙槳!那是徐鐵軍在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