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違背一個中國人的良心,為了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承和發展,1950年11月30日,王良佐神父帶領廣元天主教教友率先發表了《自立革新宣言》,宣布“與帝國主義割斷各方面的聯系”,“建立自治、自養、自傳的教會”,以順應中華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的偉大時代,與全國廣大天主教愛國神長共同開創了中國天主教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道路,開啟了中國天主教與中國文化相結合、與中華民族同命運、與中國社會相和諧的傳承和發展的福傳道路,為天主教的中國化奠定了基礎。
王良佐與推動天主教中國化的《自立革新宣言》
一、王良佐神父生平
王良佐神父1920年3月出生在四川省綿陽市柏林鄉王家灣一個貧窮的天主教友家庭。幼年在王家灣天主堂經言小學學習。1930年進入成都教區彭縣白鹿場無玷修院(下書院)和領報修院(上書院)讀神學。1948年,祝圣神父,此后歷任旺蒼縣大院天主堂、廣元縣小寺山天主堂、廣元縣和平街天主堂本堂神父。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全國政協第6—8屆委員。中國天主教愛國會第3—6屆副主席。四川省天主教愛國會第1—5屆主席,教務委員會第1—3屆副主席。四川天主教神哲學院第1—3屆董事長。
二、發表《自立革新宣言》的歷史背景
王良佐神父自入教以來,對西方傳教士把持中國教會,中國籍神職人員長期受壓制的狀況不滿,更不認同教會內帝國主義分子敵視新中國的反動立場。
新中國成立以后,失去了在中國特權的西方反華勢力,勾結和利用潛伏的反革命份子瘋狂對我新生人民政權進行破壞和顛覆。當時的梵蒂岡教廷也錯誤的估計形勢,散布種種謬論煽動中國天主教神長教友反對新中國、反對社會主義制度,并以“超級絕罰”相威脅。教廷公使黎培里就向四川天主教8個教區傳發反共“通諭”、“命令”和“公函”,禁止天主教信眾參加土地改革和共產黨組織的一切活動,成立所謂“青年抗蘇反共救國團”,制定潛伏的“應變”計劃,進行各種破壞活動。梵蒂岡教廷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國天主教愛國神長教友的極大憤慨,對梵蒂岡教廷企圖把中國天主教推向與中國人民為敵、與民族背離、與中國政府對抗的絕路,深感痛心和失望,愛國意識開始蘇醒,逐步認識到愛國是天主的誡命,愛國無罪,無罪不受罰,有罰不是來自天主。
為了不違背一個中國人的良心,為了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承和發展,1950年11月30日,王良佐神父帶領廣元天主教教友率先發表了《自立革新宣言》,宣布“與帝國主義割斷各方面的聯系”,“建立自治、自養、自傳的教會”,以順應中華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的偉大時代,與全國廣大天主教愛國神長共同開創了中國天主教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道路,開啟了中國天主教與中國文化相結合、與中華民族同命運、與中國社會相和諧的傳承和發展的福傳道路,為天主教的中國化奠定了基礎。
三、中國天主教獨立自主自辦的成果
在天主圣神的啟示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中國天主教與中國社會不斷地相適應,促進了中國天主教的本土化。自治方面,中國天主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方針,積極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保護天主教界的合法權益,設立了代表會議制度,大力推進民主辦教,開展各項教務活動,不斷加強教會內部團結。
自養方面,得到政府的關注與關心,在社會普遍的大力支持下,教會自養基礎不斷加強,因地制宜地開展社會服務活動,促進了福傳事業不斷得到發展。
自傳方面,1958年以來,中國天主教會先后自選自圣了160余位主教,其中成都教區還自選了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位主教李熙亭。目前,全國93個教區信教群眾已發展到600余萬,恢復、修建了4600多處教堂,開辦大小修道院30余所,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培養了近1100余名神父;開辦修女院40余處,近2000余名誓發終身愿的修女;有200多位神父、修生、修女在歐美和亞洲多個國家攻讀神學,教會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半個多世紀的中國天主教自治、自養、自傳成績超越了過去三百余年發展的總和。
中國天主教廣大神長教友高舉愛國愛教旗幟,他們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使中國天主教融入了自己的民族,合于了自己的國家,根植于中國社會。他們在實踐信仰、服務社會中展示著基督的“愛”,在為國家強盛、民族振興中積德立功,在積極參與經濟和社會建設和在創建和諧社會中實踐信仰。中國天主教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不斷鞏固信仰根基、開拓福傳方式、為普世教會的發展書寫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