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至20日,由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九三學社中央共同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談會(簡稱“??茣?rdquo;)在四川成都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出席開幕式并作主旨演講。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辦主任許又聲分別致辭。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出席。
本屆“??茣?rdquo;以“科技引領新時代,英才筑夢新西部”為主題,吸引了包括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21名海內外院士在內的3000余名中外嘉賓出席參會。促成615名海外人才簽訂引才引智協議,達成簽約項目74個、簽約金額488.13億元,各項成果豐碩。至此,??茣牙塾嬕M海外高端人才2898人、科技項目1000多個,投資金額達3025.47億元。特別是近四屆大會,人才、項目引進規模爆發式增長,簽約人才達1876人,占歷史總量的64.7%;簽約金額達1948億元,占歷史總量的64.4%……
“??茣?rdquo;全稱是中國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談會,于1995年創辦,是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九三學社中央共同主辦的一項重大對外開放活動。經過24年的發展,??茣殉蔀橹袊鞑颗c世界人才合作的重要橋梁,中國西部最具影響力的引才引智平臺,對推動中國科學技術發展、促進中國西部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屆又一屆的??茣?,就像接力跑一般,立足四川、輻射西部、面向全球,瞄準尖端科學家、高端人才及創新創業團隊,打造國家“雙創”戰略與“萬僑創新行動”在中國西部的實踐平臺、海內外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的引進平臺、高端國際學術和產業發展前沿的交流平臺、四川創新創業環境和投資營商環境的展示平臺,為中國西部與世界人才合作搭建重要橋梁,推動形成一批國際學術交流成果,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促成一批高新科技項目落戶……
本屆??茣?,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科學家和高層次人才匯聚一堂,智慧碰撞,同頻共振。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21名海內外院士,28個國家和地區的148個海外創新團隊,500余名海外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代表,總計3000余名海內外嘉賓蒞會。參會嘉賓范圍之廣,為歷屆之最。全部活動時間貫穿全年,舉辦地涉及北美、歐洲、亞太等國家和地區。主會期三天,設在四川成都,有37場特色鮮明、內容豐富的活動,涉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態環保、文創與現代服務、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
??票瓫Q賽上,通過海內外5場“??票?rdquo;全球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大賽收集的高新科技項目714個,經層層選拔后,9個項目進入決賽。經過現場激烈角逐,最終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獲獎者將獲得組委會的獎金支持,并優先獲得創投基金、資金貸款、創業場所、創業輔導、人才培訓等政策扶持。會議還將舉辦青年學者論壇、創新創業論壇和高科技人才對接會6場,與國內高校、科研機構、園區等開展項目路演及對接,為海外人才展示才華、創新創業、交流合作搭建了“競技擂臺”“夢想舞臺”“對接平臺”。此外,還將自貢市作為主題市,并組織海外人才在主會場和成都高新區、內江、瀘州、眉山等地對接交流,推動更多海外專業人才及團隊落戶市(州)。
諾貝爾獎獲得者、海內外知名院士、國際知名高校校長、資深專家學者等參加嘉賓,通過參加各項專場活動和赴高校、市州參訪交流等,積極為中國及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積極建言獻策,針對創新創業進行專業指導,在加快構建產業創新發展平臺、提升科技創新效能、國際化與多學科合作、海外高科技人才助力西部產業發展等諸多方面提出科學合理化建議,大會成為智慧與觀點碰撞、啟迪創新思維、激發創新動力的思想盛會。
托馬斯·蘇德霍夫、阿龍·切哈諾沃、喬治·斯穆特、布萊恩·卡比爾卡、厄溫·內爾、愛德華·莫索爾……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先后亮相,讓會議現場熱鬧不已。圍繞“科技引領新時代英才筑夢新西部”主題,從創新環境到人工智能應用,諾獎得主和專家學者們紛紛發表見解意見和研究報告,大會開啟智慧碰撞的思想盛宴。
——談智能
天府論壇上,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托馬斯·蘇德霍夫第一個走上了分享臺。他分享了腦科學和人工智能的結合,能帶來無限可能性。“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能將各個行業的人聚齊起來。”他很看重這次來??茣臋C會,認為這是一個能讓全球科學家面對面對話的平臺。
正是由于對大腦“內置GPS”的研究,愛德華·莫索爾獲得了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認為,人工智能與腦神經科學之間的合作能夠提供新的信息和研究方向,“比如阿茲海默癥的早期診斷非常困難,若將人工智能運用其中,可能會提供一些參考性的指標。”
“很多實驗室項目正在和人工智能發生關聯。”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喬治·斯穆特說,憑借強大的數據庫,人工智能讓實驗更加智能,“從生物制藥創新方面來說,將大大減少研發時間,同時幫助我們分析基因組類型,從而解開問題的答案。”
——論創新
創新,是與會專家們談得最多的話題之一。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德國生物物理學家厄溫·內爾認為,對于基礎研究而言,同樣需要以新的視角、新的知識來不斷更新,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關注的關鍵因素就是人才。”在他看來,隨著全球化格局的形成,加強人才在全球范圍內的溝通交流很有必要,這有助于進一步推動系統化的創新。
在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阿龍·切哈諾沃看來,創新更多地需要一種生態系統。這樣的創新生態系統至少包含兩個節點,第一個節點是教育領域。要告訴學生一個問題并非只有一個解決方案,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想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從幼兒園到大學,通過創立這種教育系統,能培養出一群充滿好奇心的學生。”
——說建議
“重大工程必須向生態工程、綠色工程轉變,必須從征服自然、破壞自然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轉變。”在大會分活動——第三屆九三綠色發展論壇上,綠色發展,綠色建設的理念一再被參會嘉賓提及。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重大工程建設的呼吁引起與會嘉賓強烈共鳴,相關產業化舉措得到響應。
——講體會
“我有一個很深切的感受,??茣幠:陀绊懥υ絹碓酱?,非常契合我們國家現在的趨勢。它提供了一個對外交流的平臺,也是宣傳我國西部地區的窗口。”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孫大文表示,應當把??茣蛟斐晌M馊瞬诺囊粡堨n麗名片,使其成為全球人才在中國成長成才的平臺。他認為,未來不僅青年才俊可以在這里找到歸屬,更多擁有豐富經驗的資深科技英才也可以在??茣钠脚_上再創輝煌。
“此次??茣V泛邀請各國專家學者和科技創新人才,充分說明當前中國政府對人才非常重視,在吸引人才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事實上,越來越多海外人才都被吸引到了中國。”英國物理學會院士、四川大學教授馬丁·特拉維斯·達夫指出,“一年一度的??茣閷W術創新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和更多的機會,成為中國西部與世界人才合作的重要橋梁。”
……
“??茣屏宋鞑繎鹇孕孕屡d產業發展,促成了一批關鍵技術的突破,提升了業界學術科研水平,帶動了高層次人才梯隊建設。”“??茣?rdquo;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堅持高規格高層次高質量高水平辦會,充分對接廣大海外高新科技人才和項目,發揮??茣瀯?,為西部未來的創新發展積蓄強大動能,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注入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