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各民主黨派省委會、省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新聞媒體聯合采訪現場。 省委統戰部供圖
1月23日晚,成都金牛賓館中苑會議室內,各民主黨派省委會、省工商聯有關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圍繞本次省兩會的重點提案、年度履職情況以及特色亮點工作等內容,接受新聞媒體聯合采訪。
每年省兩會是全省統一戰線發揮優勢、凝聚智慧、建言獻策的平臺。全省各民主黨派、統戰成員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認真履職盡責,積極建言獻策,共商推動新時代新征程四川現代化建設大計。
今年省兩會,廣大統戰成員的目光聚焦在哪些方面?
A 聚焦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堅持川渝‘一盤棋’”等給出了具體方向,內容涉及川渝共建項目與合作事項、共同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僅是報告中的熱詞,更是統一戰線各界成員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去年以來,各民主黨派和統戰成員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展大量深入的調研,形成一系列提案建議,并在今年省兩會上呈現。
近年來,川渝兩省市將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加快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點工程推進,取得初步成效。在去年開展的考察調研中,民建省委會發現,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工程項目已邁上“快車道”,但還存在運營提質增效難度較大等問題。由此,民建省委會在集體提案《關于川渝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提案》中提出,深化川渝兩地合作,發揮川渝引領帶動作用,合作提升國際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等解決對策。
在推動川渝合作事項加快發展上,九三學社省委會始終如一地關注川渝地區跨境冷鏈物流協同發展。在2022年的省兩會上,九三學社省委會提出的相關集體提案得到有關部門重視并在實踐中助推川渝跨境冷鏈物流快速增長。今年省兩會上,九三學社省委會再次以集體提案的形式,圍繞如何進一步加快川渝地區跨境冷鏈物流協同發展,提出協同川渝政策監管、共建川渝通道口岸等4條意見建議。
當前,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為推動成渝地區合作的重要內容。去年,民盟省委會在考察調研中發現,共建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成渝綿”協同創新共同體存在協同合作度不高、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國有企業協同轉化效果不理想等問題。如何全面提升“成渝綿”創新金三角能級?民盟省委會在省兩會上建議,通過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推動研發機構集聚,強化相互協同合作、促進專利成果轉化,加大創新探索力度、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財稅政策等,多措并舉助推科技創新中心提質提能。
成渝地區地理相依、產業相近,不斷在打造中國增長“第四極”上同向發力。省政協委員、致公黨西南交大支部主委江欣國提出推動成渝地區軌道交通網絡多網融合發展,構建區域多層次軌道交通協同運營體系,加快建設城市綜合交通樞紐,構建智慧化軌道交通信息服務體系,協調國土空間規劃與軌道交通布局,共建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
川南渝西地區山水相連、人文相親,農業資源富集,農業基礎良好。近年來,川南渝西地區通過建立合作運行機制,在核心示范區建成優質糧油產業帶45萬畝,但存在打造質量不高、規模不大、效益不佳的情況。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的大背景下,民革省委會在省兩會上提出從省級層面大力支持川南渝西地區共建“巴蜀魚米之鄉”的集體提案,建議構建“統一編制、協同報批、共同實施”的工作格局,在川南渝西交界地區協同選擇3—4個“巴蜀魚米之鄉”核心示范點,統籌項目、資金、政策給予重點傾斜,構建川渝融合發展利益共同體。
B 關注加快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今年省兩會上,“新質生產力”成為代表委員口中的高頻詞。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就必須加快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用“明天”科技鍛造“后天”產業,當下,未來產業正在成為各地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重頭戲。政府工作報告緊扣未來趨勢,提出“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省工商聯敏銳察覺到,我省已初具發展未來產業的有利條件:高校和科研機構眾多、創新人才集聚、產業基礎雄厚……如何化優勢為勝勢?省兩會上,省工商聯在一份名為《關于搶灘布局未來產業 鍛造產業競爭新優勢的提案》中為我省布局未來產業“把脈問診”,提出要立足實際系統布局,讓賽道“選得準”,創新完善推進機制,解決部署“推得動”等多項建議對策。
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統戰成員紛紛聚焦推動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省兩會上,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省直工委副主委曾文忠提交了關于盡快制定《四川省川菜發展促進條例》的議案,“希望通過立法規范,串聯產業發展等多項政策舉措,促進川菜產業可持續、創新性發展。”曾文忠說。同樣圍繞做大做強川菜產業,農工黨省委會關注培育發展“川字號”預制菜產業,以集體提案的形式,提出“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完善規劃布局”等諸多建議。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經濟強省”被寫入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統戰成員因勢利導,圍繞數字經濟建言獻策。民進省委會建議,搶抓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機遇,培育壯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群;致公黨省委會在集體提案《關于打造“算力”與“數據”融合的數據產業生態體系的建議》中提出,要搶抓國家戰略機遇,在加快建設“東數西算”工程中,加強協同統籌工作,持續優化電價機制,創新做好算力消納工作,強化四個維度的支撐,以此加快構建數據產業生態體系。
有40名省政協港澳委員出席今年省兩會。去一年,省政協港澳委員發揮港澳委員“雙重積極作用”,持續深化川港澳多領域交流合作,取得顯著成效。省政協委員、四川省香港商會會長洪清農發揮香港商會優勢,組織參與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香港投資合作推介會,向港澳基層民眾宣傳推薦四川,促成四川天府新區與華潤集團簽署天府科創谷項目,總投資約120億元。省兩會上,港區省政協委員李雨桐提交的《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彌補智慧城市治理和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短板》被評為“省政協好提案”。
C 建言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去年,我省啟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后,省工商聯迅速響應,根據職能職責,結合工作實際,系統謀劃、穩步推進‘縣企結對’托底性幫扶工作。”在1月23日的新聞媒體聯合采訪中,省工商聯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省工商聯將從著力開展產業幫扶、多線擴展消費幫扶、多維推進就業幫扶、深度參與智力幫扶、精準實施重點幫扶等方面,多措并舉夯實托底性幫扶工作基礎。
如何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一年來各民主黨派和統戰成員在思考、調研基礎上,紛紛建言獻策。
在民盟省委會看來,建立產教融合共同體,推進產業資源與教育資源、產業要素與教育要素匯聚匯集,是推進鄉村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交匯點。民盟省委會在省兩會上提交的《關于建立產教融合共同體的集體提案》中建議,要推進產業鏈對接學科專業鏈,建立產教融合專門組織機構,積極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建立健全產教融合長效機制,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走節能環保之路。”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涼山州(暨西昌市)委會副主委黃云說,農村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等生物質資源豐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把這些生物質循環利用起來。因此,黃云在省兩會上建議,積極推進生物質能綜合利用項目,在處理各類廢棄物、改善鄉村環境的同時,產生清潔能源,為居民供暖供氣,增加能源供給,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縣鄉村治理如何才能實現數字化?“充分運用數字技術,是促進城鄉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和資源合理分配、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無黨派人士、省政協委員、四川師范大學圖書與檔案信息中心主任曹成建提出,四川數字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應以此為基礎著力將數字技術、產業、經濟等要素向縣、鄉、村延展,建立“全域網”、打造“全鏈條”、實現“全頻段”,積極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搭乘數字技術“快車”,共享數字經濟“紅利”。
D 暢談將四川加快建設成為美麗中國先行區
省兩會上,圍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這個話題,各民主黨派、統戰成員結合各自研究領域,為把四川加快建設成為美麗中國先行區出謀劃策。
農工黨省委會將目光聚集在新型污染物對環境的危害上,在全氟化合物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方面開展了較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在省兩會上,農工黨省委會帶來名為《關于加強水生態環境中全氟化合物防控及治理的提案》的集體提案。該提案指出,目前我省針對水生態環境中全氟化合物污染的防控及治理相對薄弱,建議全面開展基于已有監測體系的地表水—地下水新污染物調查工作,將全氟化合物監控納入環保工作相關規范及標準,提高從業人員對新污染物環境污染和健康風險的認知,實現源頭減量防控。
“目前,我省在綠色人才培養方面面臨學科建設體系不完善、針對性強的職業培訓較少、較大的人才缺口等問題。”省政協委員、民建省委會財政金融委員會主任李恩付說,民建省委會在集體提案《關于加快我省綠色低碳領域人才培養的提案》中建議完善綠色人才高等教育體系,壯大綠色領域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隊伍,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糧食生產也要遵循綠色發展規律,如何推動石化農業轉向綠色農業?“三物(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低碳循環技術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農戶增收的有效解決途徑。”無黨派人士、省人大代表、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成都海光核電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文說,微生物技術可以將種植業及食品加工業廢棄物轉化為養殖業需要的生物飼料,實現農業綠色健康低碳發展。
E 心系民生領域回應群眾訴求
民生領域始終是各統戰成員關注的焦點。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四川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到1816.4萬人。如何有效保障老年群體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民進省委會在省兩會上建議“構建多方共同參與的養老服務體系”。他們的這份集體提案提出促進農村治理與文化氛圍的共同優化、健全農村養老機構的服務保障能力、加強農村養老服務的多元供給主體聯動、完善農村養老服務監管機制等4條對策建議。
同樣是關注養老服務,省人大代表、民盟成都市委會副主委黃友靜將注意力更多放在城鎮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上。黃友靜通過調研發現,當前社區居家養老方式中醫療服務不足,因此,她在省兩會上建議醫保部門、人社部門、教育部門、保險公司等聯動發力,共同解決醫療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
港區省政協委員、旭日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副主席蔡加怡則更加關注老百姓的出行問題。2023年7月,成都直達香港高鐵開行,給兩地經貿往來等帶來極大便利。蔡加怡在聽取不少往返兩地的旅客反饋后,發現大家對加開夜間班次的呼聲很高,“省兩會上,我提交了關于加開蓉港高鐵夜間班次的提案。”
民族宗教界人士也情傾民生。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省佛教協會會長釋永壽建議,公檢法繼續加大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打擊,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和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
新征程上再出發。走出省兩會會場,各民主黨派、統戰成員信心十足、豪情滿懷,紛紛表示要堅定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
聲音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
●民建省委會在集體提案《關于川渝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提案》中提出,深化川渝兩地合作,發揮川渝引領帶動作用,合作提升國際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等解決對策。
●九三學社省委會以集體提案的形式,圍繞如何進一步加快川渝地區跨境冷鏈物流協同發展,提出協同川渝政策監管、共建川渝通道口岸等4條意見建議。
●民盟省委會建議,通過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推動研發機構集聚,強化相互協同合作、促進專利成果轉化,加大創新探索力度、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財稅政策等,多措并舉助推科技創新中心提質提能。
●民革省委會提出從省級層面大力支持川南渝西地區共建“巴蜀魚米之鄉”的集體提案。
加快構建富有四川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省工商聯在《關于搶灘布局未來產業 鍛造產業競爭新優勢的提案》中提出,要立足實際系統布局,讓賽道“選得準”;創新完善推進機制,解決部署“推得動”等多項建議對策。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省直工委副主委曾文忠提交關于盡快制定《四川省川菜發展促進條例》的議案。
●農工黨省委會就培育發展“川字號”預制菜產業,提出“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完善規劃布局”等諸多建議。
●民進省委會建議,搶抓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機遇,培育壯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群。
●致公黨省委會在集體提案中提出,在加快建設“東數西算”工程中,加強協同統籌工作,持續優化電價機制,創新做好算力消納工作,強化四個維度的支撐,以此加快構建數據產業生態體系。
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民盟省委會在《關于建立產教融合共同體的集體提案》中建議,要推進產業鏈對接學科專業鏈,建立產教融合專門組織機構,積極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建立健全產教融合長效機制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涼山州(暨西昌市)委會副主委黃云建議,積極推進生物質能綜合利用項目,在處理各類廢棄物、改善鄉村環境的同時,產生清潔能源,為居民供暖供氣,增加能源供給,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將四川加快建設成為美麗中國先行區
●農工黨省委會在集體提案《關于加強水生態環境中全氟化合物防控及治理的提案》中建議,全面開展基于已有監測體系的地表水—地下水新污染物調查工作。
●民建省委會在集體提案《關于加快我省綠色低碳領域人才培養的提案》中建議,完善綠色人才高等教育體系,壯大綠色領域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隊伍,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民生領域
●民進省委會建議“構建多方共同參與的養老服務體系”。
●省人大代表、民盟成都市委會副主委黃友靜建議醫保部門、人社部門、教育部門、保險公司等聯動發力,共同解決社區居家養老醫療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
●港區省政協委員、旭日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副主席蔡加怡提交關于加開蓉港高鐵夜間班次的提案。
●省政協委員、省佛教協會會長釋永壽建議,公檢法繼續加大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打擊,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和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