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r id="jxrjp"><thead id="jxrjp"></thead></nobr>

          <b id="jxrjp"></b>

          <menuitem id="jxrjp"></menuitem>
              您的位置:四川統一戰線 > 統戰工作 > 民族宗教 > 民族政策法規 > 正文
              【政策解讀】《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
              http://www.obstaclesandglories.com/  (2023-01-11 11:37:27)  來源:國家民委網站

              《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已經2005年5月11日國務院第89次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于5月19日頒布國務院第435號令予以公布,該規定于5月31日起施行。下面就《規定》制定過程的有關情況及其重要的新的內容作一解讀。

                一、制定《規定》的必要性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是實施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保障。200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市場經濟的新形勢對民族區域自治法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由于自治法作為一部基本法律,條文比較原則,需要制定配套法規,修改時特別規定了一條,即自治法第73條:“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在職權范圍內,為實施本法分別制定行政法規、規章、具體措施和辦法。” 因此制定實施自治法的行政法規是自治法本身的要求。

                制定國務院貫徹實施自治法的行政法規也是建立和完善民族法律法規體系,把民族工作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依法行政,實現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完善民族法律法規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制定實施自治法的行政法規。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既是對法律的執行,也是國務院各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規章的直接法律依據,具有呈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抓緊制定實施自治法的行政法規,也是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民族自治地方各族干部群眾的強烈愿望。

                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重要制定自治法配套法規的工作。胡錦濤總書記在2003年3月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討論時的講話中指出“要抓緊制定自治法的實施細則,把法律的一些原則規定具體化,確保這一法律得到全面貫徹落實。”2003年12月,全國人大民委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送了關于自治法貫徹實施情況的調研報告,吳邦國、溫家寶、回良玉等同志在報告上明確批示要盡快制定貫徹自治法的行政法規。

                考慮到自治法涉及到方方面面,我國各方面的體制尚處于過渡過程中,目前制定自治法的完備的實施細則尚有難度。因此,先就實施自治法的實踐中,民族自治地方反映和要求比較迫切的若干問題作出規定,條件成熟時再制定完備的實施細則,是一個現實的選擇。

                二、制定《規定》的指導思想

                制定《規定》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遵循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從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實際出發,適應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發展繁榮的要求,力求用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各級人民政府在貫徹實施自治法中的職責,特別是規范上級人民政府貫徹自治法應盡的法律義務,加大上級人民政府幫助和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的力度,切實解決民族自治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些實際問題,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三、起草《規定》的簡要過程

                2001年自治法修訂后,國家民委開始考慮制定一個實施規定。起草的過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1年3月至2002年2月,是學習修改后的自治法和醞釀起草《規定》階段。第二階段,2002年2月至2004年9月,為集中時間和力量起草《規定》階段。2002年2月國家民委成立了起草《規定》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隨后組織力量對三級不同類型的民族自治地方做了專題調研,2003年7月起草了《規定》初稿,至2004年7月,共形成了8稿。2004年7月《規定》(送審稿)正式報國務院。9月29日,國務院第65次常務會議對《規定》草案進行了初步審議。第三階段,2004年9月29日至2005年5月,根據國務院第65次常務會議的指示精神,國家民委與國務院法制辦聯合派出調研組并書面進一步聽取或征求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意見。2005年5月11日,國務院第89次常務會議通過《規定》草案修改稿。5月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頒布國務院第435號令予以公布。

                《規定》的起草過程充分體現了國務院的重視,國務院常務會議先后兩次審議《規定》草案?!兑幎ā返钠鸩葸^程也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過程?!兑幎ā菲鸩葸^程中,多次召開民族自治地方代表座談會,并多次征求國務院和中央、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有關部門的意見。對有關條款,國務院有關部委在一起反復研究。對一些重點、難點問題,起草單位委托專家進行專題研究,召開專家論證會進行科學論證。

                四、《規定》的主要內容

                《規定》總計35條,主要內容:一是將幫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經濟發展放在突出位置,規定了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規劃、基礎設施項目安排、西部開發、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財政轉移支付、金融、外貿等方面對民族自治地方給予支持。國家扶持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產、推進興邊富民行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加強民族自治地方扶貧開發、鼓勵對口支援等這些在民族工作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做法,進一步提煉后也寫進了《規定》。二是規定了促進民族自治地方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內容,體現了重視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特點。三是在政治方面強調鞏固民族團結,既規定了開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各項活動、加強民族法規政策的宣傳教育的內容,又規定了要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行為的內容?!兑幎ā愤€寫有違反本《規定》應擔負的法律責任條款。

                五、《規定》有關條款解讀

                (一)“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開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各項活動,對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第四條)

                民族團結表彰活動源于五十年代在民族地區先后開展的民族團結月活動,在活動中主要進行多種形式的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檢查民族政策的執行情況,表彰在維護和加強民族團結方面有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這種活動的開展,對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統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使這一活動更廣泛深入地開展下去,1988年,國務院在全國廣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的基礎上,召開了第一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 1994年召開了第二次,1999年召開第三次,2005年召開了第四次。各地也定期地召開本地方的民族團結表彰大會。通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活動,激勵先進,弘揚正氣,使民族團結成為強大的社會輿論和良好的社會風尚,不僅推動了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而且對維護少數民族地區和整個國家的穩定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實踐證明,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表彰活動,是新形勢下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好形式,也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民族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本《規定》中予以確認,將這種做法上升為各級人民政府的法定義務和職責。

                (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民族自治地方加快發展。未列入西部大開發范圍的自治縣,由其所在的省級人民政府在職權范圍內比照西部大開發的有關政策予以扶持。”(第6條)

                我國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是首要任務。

                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實施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1]73號),規定: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和本實施意見的適用范圍,包括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陜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單列)和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上述地區以下統稱:西部地區)。以后,又規定:其他地區的民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實際工作中比照有關政策措施予以照顧。2003年, 《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對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所轄市縣給予有關政策支持的函》(國西辦綜[2003]38號)規定: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所轄市縣的6個民族自治縣以及東方市、五指山市,比照西部開發的有關政策,在基礎設施、生態建設、扶貧開發和社會事業建設等方面由國家給予適當支持。

                目前,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共有155個,其中124個民族自治地方已納入西部大開發范圍或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包括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89個自治縣。這樣,民族自治地方沒有納入西部大開發范圍或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僅有31個自治縣。在這31個自治縣中,有陸地邊境縣2個,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10個,省扶貧工作重點縣14個。31個自治縣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51.8%。這31個縣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的甚至低于西部民族地區,亟需上級政府的幫助和政策支持??紤]到31個自治縣大部分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省里有責任也有實力給予幫助和支持。,因此,這次在《規定》中明確規定31個自治縣由所在省人民政府比照西部開發有關政策給予扶持。

                (三)“國家安排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需要民族自治地方承擔配套資金的,適當降低配套資金的比例。民族自治地方的國家扶貧重點縣和財政困難縣確實無力負擔的,免除配套資金。其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屬于地方事務的,由中央和省級人民政府確定建設資金負擔比例后,按比例全額安排;屬于中央事務的,由中央財政全額安排。”(第7條第3款)

                國家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求地方承擔一部分配套資金,這有利于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也有利于加強中央和地方兩方面的責任感,是目前基礎設施項目管理的通常做法。但是,從總體上看,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滯后,地方財政比較困難,往往拿不出足量的配套資金,爭取不到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此,2001年,民族區域自治法修改時增加了規定:“國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民族自治地方配套資金的,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減少或者免除配套資金的照顧”。為使這一規定落到實處,這次在《規定》區分兩種情況,對民族自治地方的配套資金或減或免,作出了具體規定。

               ?。ㄋ模?ldquo;國家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優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資源開發和深加工項目。在民族自治地方開采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要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發展相應的服務產業以及促進就業等方面,對當地給予支持。國家征收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在安排使用時,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的投入,并優先考慮原產地的民族自治地方。”(第8條第2、3款)

                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國資源富集地區,新中國成立以來,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國家在民族自治地方開發資源、進行建設的時候,應照顧當地的利益,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是國家的一個基本方針?!稇椃ā返?18條規定:“國家在民族自治地方開發資源、建設企業的時候,應當照顧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自治法》第65條規定:“國家在民族自治地方開發資源、進行建設的時候,應當照顧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做出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經濟建設的安排,照顧當地少數民族的生產和生活。國家采取措施,對輸出自然資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給予一定的利益補償。”

                根據這些原則,《規定》在此條中作出了較具體的規定,主要有三層含義:一是優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資源開發和深加工項目;二是在民族自治地方開采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要從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發展相應的服務產業和促進就業三個方面照顧當地的經濟發展;三是國家征收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在安排使用時向民族自治地方傾斜。

               ?。ㄎ澹?ldquo;上級財政支持民族自治地方財政保證民族自治地方的國家機關正常運轉、財政供養人員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基礎教育正常經費支出。上級人民政府出臺的稅收減免政策造成民族自治地方財政減收部分,在測算轉移支付時作為因素給予照顧。國家規范省級以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確保國家對民族自治地方的轉移支付、稅收返還等優惠政策落實到自治縣。”(第9條第2、3、4款)

                在市場經濟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下,國家對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支持,主要是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實現的?!蹲灾畏ā返?2條規定:“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上級財政逐步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通過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專項財政轉移支付、民族優惠政策財政轉移支付以及國家確定的其他方式,增加對民族自治地方的資金投入,用于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逐步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自治法的規定非常明確?!兑幎ā犯鶕灾畏ǖ脑瓌t,進一步強調了三方面的措施:一是上級人民政府要支持民族自治地方實現“三個確保”(保機關運轉、保工資發放、保教育經費);二是上級人民政府對其出臺的稅收減免政策造成民族自治地方財政減收部分酌情給予適當的補貼照顧;三是針對財政困難的地市難以保證將國家財政轉移支付、稅收返還等優惠政策落實到所轄自治縣的問題,特別強調了省級財政的責任,規定要規范省級以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確保將有關民族優惠政策落實到縣。

               ?。?ldquo;中央財政設立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和民族工作經費。資金規模隨著經濟發展和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增加。地方財政相應設立并安排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和民族工作經費。”(第10條第2款)

                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由中央財政于1992年根據國務院國發〔1991〕70號文件設立,1998年以前實行有償使用,1998年后改為無償使用。開始叫 “少數民族地區溫飽資金”,后改名為“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專項用于支持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發展。

                為了開展民族工作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經國務院批準,從1980年起,中央財政設立了“民族機動金”,后改為“民族工作經費”,主要用于處理解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突發性、敏感性及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亟需解決的特殊問題和民族自治地方重要紀念活動補助等支出。

                此條規定是將現有的政策措施用行政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并且增加了兩點內容:一是規定兩個專項資金的規模隨著經濟發展和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增加;二是規定地方財政相應設立并安排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和民族工作經費。此條對促進民族自治地方發展和開展民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七)“國家完善扶持民族貿易、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和傳統手工業品生產發展的優惠政策,在稅收、金融和財政政策上,對民族貿易、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和傳統手工業品生產予以照顧,對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實行定點生產并建立必要的國家儲備制度。”(第12條)

                扶持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產是國家的一貫政策。國家在1963年開始對民族貿易企業實行利潤留成照顧、自有資金照顧、價格補貼照顧的“三項照顧”政策。1997年6月,國家出臺了新的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的優惠政策,包括在第九個五年計劃(1996—2000年)期間,每年由中國人民銀行安排1億元人民幣貼息貸款,用于民族貿易網點建設和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的技術改造,對縣以下(不含縣)國有民族貿易企業和基層供銷社免征增值稅等。“十五”期間這些政策繼續延續。到2003年底,全國有少數民族特需用品定點生產企業1378家,享受流動資金貸款利率、技改貸款貼息和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鑒于茶等特需用品在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為保證邊銷茶等少數民族特需用品穩定供應,國家在第八個五年計劃(1991—1995年)期間建立了邊銷茶儲備制度。2002年,制定了《邊銷茶國家儲備管理辦法》,對邊銷茶原料和產成品實行儲備管理,對代儲單位給予信貸扶持,用于儲備的貸款利息由中央財政負擔。

                此條的規定意在將這些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政策以法規的形式穩定下來。

               ?。ò耍?ldquo;國家將邊境地區建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幫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邊境地區建設,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促進邊境地區與內地的協調發展。”(第14條第2款)

                我國的少數民族大都聚居在邊疆地區。2.2萬公里邊境線有1.9萬公里在少數民族地區。在全國135個邊境縣(旗、市、市轄區)中,有民族自治地方107個;在2100萬的邊境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占48%。為幫助邊境民族地區盡快擺脫貧困落后狀況,使之逐步縮小與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國家民委于1998年倡議發起了“興邊富民行動”。興邊富民行動的任務是:要切實把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搞上去;要著力培育縣域經濟增長機制和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三要下大力氣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重點要做好七個方面工作:一是以解決溫飽為中心的扶貧攻堅,二是以水、電、路、通信等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三是以培育新增長點和形成特色經濟為目的的產業結構調整,四是以加快周邊區域經濟合作和發展邊境貿易為重點的對外開放,五是以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和推廣先進適用科技為主的社會進步,六是以繁榮少數民族文化為宗旨的文化設施建設,七是以退耕還林還草為重點的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興邊富民行動開展以來,進展順利,成效明顯。2000年到2004年,中央財政扶持興邊富民行動資金達到2.64億元,吸引和帶動大量其他各類資金投向邊境地區,興建興邊富民項目 2萬多個,覆蓋了基礎設施、農業生產、生態建設、文化教育等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使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促進了各民族的大團結。

                將繼續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寫進行政法規中,必將為這項活動的開展提供穩定的法律依據,保障這項活動的順利進行。此條還規定“將邊境地區建設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了包括興邊富民行動在內的邊境地區建設的規劃性和科學性。

               ?。ň牛?ldquo;上級人民政府將人口較少民族聚居的地區發展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扶持力度,在交通、能源、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廣播影視、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以及群眾生產生活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第15條)

                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22個少數民族人口在10萬以下,統稱為人口較少民族,總人口63萬人。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工作,對于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進一步增強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下,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工作列入國家“十五”計劃,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任務。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函〔2001〕4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問題的復函》,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對人口較少民族實行特殊扶持政策,改善人口較少民族鄉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衛生條件等,幫助人口較少民族加快發展。幾年來,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5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05——2010年)》。

                國務院將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進一步寫進這部行政法規中,為這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ㄊ?ldquo;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族自治地方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的保障范圍。中央財政設立少數民族教育專項補助資金,地方財政相應安排少數民族教育專項補助資金。國家積極創造條件,對民族自治地方的邊境地區、貧困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地區的義務教育給予重點支持,并逐步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農村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第20條)

                教育具有基礎性、先導性的重要作用。近年來,經過各級政府的不懈努力,民族自治地方教育發展迅速,成效顯著,但教育發展的總體水平仍然偏低,教育基礎薄弱,義務教育遠遠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民族地區內部教育發展也不平衡,民族自治地方的邊境地區、貧困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地區的義務教育面臨著更大的困難。

                民族自治地方教育發展的突出困難是:經濟社會發展落后帶來的地方財政困難,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因此,此條從三個方面力促民族自治地方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的發展:一是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將民族自治地方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的保障范圍;二是要求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設立少數民族教育專項補助資金,加大對民族教育的投入;三是強調重點支持邊境地區、貧困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地區這三類地區的義務教育。最后提出了一個目標,即逐步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農村實行免費義務教育。

               ?。ㄊ唬?ldquo;國家幫助民族自治地方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和科學普及體系。中央財政通過國家科技計劃、科學基金、專項資金等方式,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積極支持和促進民族自治地方科技事業的發展。”(第23條)

                民族自治地方科技發展水平普遍落后,是發展的一個薄弱環節。自治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主地決定本地方的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普及科學技術知識。”這是從自治機關自治權角度的規定。為促進民族自治地方科技事業的發展,《規定》從扶持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的一般原則出發,規定了國家在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科技發展中的職責,即幫助建立健全兩個體系(科技服務體系和科學普及體系),并加大投入。加大投入的方式,既可以通過國家科技計劃、科學基金向民族自治地方傾斜,也可以單設專項資金。

               ?。ㄊ?ldquo;國家重視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定期舉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繁榮民族文藝創作,豐富各民族群眾的文化生活。”(第24條第3款)

                此條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積累的保護和繼承少數民族文化的一些重要措施的總結和提煉。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在1953年舉辦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和競賽大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聯合主辦、由地方承辦,每4年舉行一屆。已分別在天津、內蒙古、新疆、廣西、云南、北京、寧夏等省區舉辦了7屆。該項賽事以其民族性、廣泛性和業余性等特色,已成為全國較有影響的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之一,為發掘整理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形式,弘揚民族體育文化,發展民族體育事業和全民健身運動,增強各族人民身體素質,促進各民族團結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由國家民委主辦,每次會演的節目都多達數百個,包括了55個少數民族的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文藝形式。目前已成功舉辦了兩屆,2006年將舉辦第三屆。該會演對推動少數民族傳統文藝的繼承和弘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為推動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的電視、電影節目的制作和少數民族音樂、舞蹈戲曲藝術的發展,政府有關部門設立全國性獎項。目前較為有影響的獎項有“駿馬獎”和“孔雀獎”。電視、電影“駿馬獎”由國家民委、廣電總局、文化部、中國文聯共同主辦;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由中國作家協會和國家民委主辦。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視“駿馬獎”每兩年舉辦一屆,已經舉辦了十屆評獎;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駿馬獎”每四年舉辦一屆,已經舉辦了三屆評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每三年舉辦一屆,已經舉辦了八屆評獎。為扶持少數民族藝術,國家于1985年設立少數民族音樂、舞蹈、戲劇藝術“孔雀獎”。目前,已成功地舉辦了13屆,推出了一批民族優秀文藝作品,培養了一代少數民族文藝新人。

                此條的規定,以高度概括的語言將這些措施和政策上升為國家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建立了今后繼續地、穩定地堅持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的法律保障機制。

               ?。ㄊ?ldquo;上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領導人員中應當合理配備少數民族干部;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應當依法配備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民族領導干部,在公開選拔、競爭上崗配備領導干部時,可以劃出相應的名額和崗位,定向選拔少數民族干部。民族自治地方錄用、聘用國家工作人員時,對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予以照顧,具體辦法由錄用、聘用主管部門規定。”(第28條)

                此條有三層含義:一是規定上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領導人員中應當合理配備少數民族干部。自治法對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人員配備有一系列規定,但對其上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配備少數民族干部沒有提出要求。國家有關文件提出了類似規定,如1991年12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問題的通知》中規定“要努力創造條件,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上級人民政府及所屬職能部門中配備少數民族負責干部”。云南省等地方性法規也制定了類似規定。實踐證明,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少數民族干部,也有利于上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更好地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因此這次寫進了《規定》。

                二是規定了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在公開選拔、競爭上崗配備領導干部時,可以劃出相應的名額和崗位,定向選拔少數民族干部。自治法第十七、十八條要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及所屬工作部門的干部中,合理配備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人員。公開選拔、競爭上崗選拔黨政領導干部是近年來選拔任用干部的新舉措和新形式。有的地方在進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時,少數民族干部數量大幅度下降。為了確保少數民族干部在各級人民政府和工作部門中的數量,近年來,許多民族自治地方在對公開選拔、競爭上崗選拔領導干部時,采取對少數民族干部確定一定比例的崗位和選拔對象等許多特殊有效的措施,效果很好?!兑幎ā穼⑦@些經驗加以總結,其目的是力圖將黨和國家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的政策與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改革政策有機的結合起來。

                三是規定民族自治地方錄用、聘用國家工作人員時,對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予以照顧,具體辦法由錄用、聘用主管部門規定。此款前半部的內容是自治法第22條的規定?!兑幎ā肥跈噤浻?、聘用主管部門制定具體辦法,意在將自治法第22條的規定落到實處。

               ?。ㄊ模?ldquo;各級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門對本規定的執行情況實施監督檢查,每年將監督檢查的情況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并提出意見和建議。”(第30條)

                此條是國務院基于各級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三定”方案規定的職責,賦予各級民委的新的職責。民族區域自治類的法規,由于涉及領域和行業比較多,往往缺乏一個綜合的執法監督部門,加上這類法規規范往往比較原則,執行時自由裁量空間比較大,所以執行效果有時不甚理想?!兑幎ā疯b于這種情況,通過此條明確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工作部門對本《規定》的實施負有監督檢查的責任,并每年應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情況,提出建議。此條規定,強化了法規實施的監督機制,是民族立法工作的一個創新。

               ?。ㄊ澹?ldquo;國務院有關部門、自治區和轄有自治州、自治縣的省、直轄市人民政府在職權范圍內,根據本規定制訂具體辦法,并將執行情況向國務院報告。”(第34條)

                《規定》作為國務院的一個行政法規,雖然與民族區域自治法相比,條款更為具體一些,但許多規定仍比較原則,需要各部門和地方制定具體的辦法措施,加以落實。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自治法和本規定貫徹實施的效果如何,關鍵看國務院有關部門、自治區和轄有自治州、自治縣的省、直轄市人民政府,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具體辦法和措施的效果如何。因此,《規定》單列了一條予以強調。

              上一條: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下一條:
              黄片1区2区一10区|2008天天干天天操|欧美午夜精品三级|欧美成一级a不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