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7日電 近年來,四川珙縣在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中,以云服務、“大數據”技術,推進基層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零距離”回應各族群眾關心事、煩心事,切實增強各族群眾認同感和滿意度,走出了一條民族地區基層治理有效路徑。
珙縣數字信息管理服務中心總指揮部。 四川省民宗委供圖
珙縣地處四川盆地南緣,轄10鎮3鄉(3個鄉均為苗族鄉),是享受民族地區待遇的縣,總人口43萬人,其中漢族30萬人,苗族2.9萬人,其它民族0.1萬人。由于地形條件、資源配備等因素限制,多年來,一直存在群眾反映訴求不便、訴求反映渠道多頭、訴求反映平臺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導致群眾滿意度不高。
針對上述問題,珙縣堅持大數據思維、數智化治理,依托珙縣數字信息服務管理中心“智慧珙州·數字紅云”微信公眾號平臺,開通“群眾有話說”微信小程序,構建“群眾出題、平臺派單、分級辦理、部門督辦、陽光公開、反饋評價、考核碰硬”工作機制,打造及時優質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的社情民意“直通車”云服務平臺,讓群眾訴求接得更快、分得更準、辦得更實,不斷增強各族群眾滿意度、認同感和凝聚力。
干部下鄉入戶,直面群眾了解社情民意。 四川省民宗委供圖
一是“一網統管”匯集各類訴求。按照“應收盡收、直達快辦”理念,將12345政務服務熱線、問政四川、訪廉問廉等13個線上平臺接訴功能統一整合到“群眾有話說”微信小程序,統一收集匯總群眾訴求,打破群眾訴求信息分散在不同平臺、不同系統、不同單位的局限,實現訴求事項“多口進、一口出”。同時,群眾可自主登錄“群眾有話說”微信小程序,在留言板詳細填寫上傳訴求內容、訴求類別、涉及單位等事項,隨時隨地反映身邊事、個人事,做到“零距離”、24小時“全天候”、縣內縣外“全域通辦”反映訴求,實現問題在屏前一點即通、訴求在指尖一鍵直達。
二是“專用通道”處置民宗事務。把民族宗教事務治理有機融入基層治理,在“群眾有話說”微信小程序開設“民族宗教工作”通道,收集涉民族宗教類問題和訴求,建立民族宗教工作聯動機制,采取縣民宗局牽頭、相關部門協助模式,針對性交辦處理涉民族宗教因素類事項。在各鄉鎮和少數民族聚居村設立“石榴籽”調解室、工作室,整合縣農民工服務中心資源建立外來務工少數民族人士服務保障機制,動態收集流動少數民族群眾意見訴求并錄入“群眾有話說”微信小程序,并協助開展關愛幫扶、就業促進等工作,確保緊緊抓住并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三是“全員覆蓋”宣傳推廣使用。制作掃一掃、選一選、說一說、評一評為流程的社情民意“直通車”簡易四步操作法音視頻和微課件,在線上通過微信群、QQ群、LED電子顯示屏、村村通等推廣普及,同時推出“智慧珙州”微信公眾號二維碼;線下通過制作社情民意連心聯戶卡,組織微課培訓,利用大型會議、集體活動、群眾辦事、場鎮趕集、學生家長會等契機掃碼關注,全方位宣傳推廣社情民意“直通車”,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實現社情民意訴求通道戶戶通、全覆蓋,提升各族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率。
四是“三項機制”保障應辦盡辦。實行接訴即辦制,“7×24小時”全天候、多領域、智能化“不打烊”接辦件服務模式,健全分級響應工作機制,制定社情民意辦理責任清單,系統自動識別并智能匹配事件辦理單位,通過“智能”派單,讓群眾反映的問題辦理更加精準高效、規范有序。實行聯動快辦制,實行縣鄉村分級辦理機制,對屬地清晰、職責明確的咨詢類事項3個工作日內辦結,其他事項5個工作日內辦結;對涉及多個單位或存在爭議的事項,召開社情民意聯席會議協調解決,“一盤棋”推動社情民意辦理。實行跟蹤督辦制,建立智能“預警”機制,群眾上報訴求后,以短信形式督促相關責任單位、責任領導、經辦人員按時高效處理。對重復反映件、不滿意件、超期件、延期件等異常數據實行亮“紅燈”提醒,同步將相關情況推送給紀檢監察、目標績效等部門督辦。
五是“雙線同步”提升辦理質效。除線上收集訴求,線下同步常態開展干部“走基層、聽民意、解難題”大走訪活動,實行“單位包村、干部聯戶”工作機制,通過走訪慰問、實地察看等方式,推介“社情民意”直通車平臺,建立民情臺賬,動態收集群眾訴求,對不能當場答復解決的,通過“直通車”系統流轉辦理,實現從“群眾找上門”到“干部走上前”的轉變。對群眾和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縣鄉村三級“珙桐議事廳”平臺,探索“群眾出題、村級選題、鄉鎮命題、縣級點題”多元模式,引導群眾有序發表意見、協商解決問題、積極參與治理,并調動“兩代表一委員”、新鄉賢積極參與鄉村基層治理。
據了解,社情民意“直通車”平臺運行至今,收集辦理各類訴求2.4萬余件,辦結率99.5%,回訪率達100%。各族群眾滿意率從試運行期間的67.16%,上升穩定到90%左右,有效杜絕涉民族因素重大案事件,群眾對黨員干部越來越滿意認可,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同時,該平臺聚焦民生熱點和發展難點,為黨委、政府精準決策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和事例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