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城縣洞松鄉的后山坡上,掛職甘孜州鄉城縣發改局副局長、援藏辦副主任陳凌望著當地群眾自發嵌繪的“瀘州援建”四個大字,如數家珍地談起瀘州的對口幫扶項目:鄉城縣康南農特產品工業園、青德鎮“藏鄉田園”風情小鎮、然烏鄉旅游新村、仁堆村蟲草交易集鎮……洞松鄉卡心壩子被評為甘孜州定居點示范性工程,青德鎮仲德村成功入選第五屆全國文明村和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
“前后兩輪38個項目,我有幸參與了其中的27個。”陳凌幸福地說,“這是瀘州援藏干部對藏族同胞情感積淀的見證,終究有一天,我不得不離開這里,但是‘瀘州援建’的項目還在延續,‘瀘州援建’的精神終將傳承。”
融入與扎根——到高原,搞建設的“先行者”
2018年7月,瀘縣市場監管局兆雅監管所所長陳凌踏上了美麗的香巴拉——鄉城這塊圣潔的土地,開始了為期兩年的援藏征程,負責溝通協調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省內對口幫扶、省直定點幫扶三項具體工作。
作為第五批干部人才中首批踏上雪域高原的“先遣隊”隊員,陳凌肩負著承接瀘州市第四、五批援藏工作交接的使命。剛到援藏辦的第一天,第四批工作隊隊員王志剛指著桌上的五箱資料,拍著他的肩膀說:“兄弟,交給你了,保重!”為了盡快熟悉援藏工作重難點、援藏隊管理規定和幫扶村具體情況,在隨后的一個半月時間里,陳凌翻山越嶺實地查看本輪對口幫扶建設類項目推進情況,爭分奪秒前往各業主單位了解工程效益發揮及資金撥付進度。
瀘州市教育類援建項目——正斗鄉二完小落址在偏遠的鄉城縣北部邊緣地區,陳凌每個月都要前去查看項目建設進度。7、8月正是鄉城的雨季,泥石流、滑坡情況時有發生。第一次查看,馬鞍山就給陳凌來了個“下馬威”,車輛一連遭遇了3次山體滑坡。面對滾落的飛石和湮沒的路面,從來沒有遭遇過滑坡的陳凌有些吃驚,但他很快就冷靜了下來,下車、搬石頭、清理路面,再下車、再搬石頭、再清理路面……原本4個小時的單程,整整走了8個小時!
一次次戰勝內心恐懼,一次次變得堅韌強大,陳凌感慨于受援地環境的艱辛,同時也深深理解了援藏的意義,“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陳凌暗下決心,要盡快融入并扎根鄉城,盡早讓援藏項目發揮效益,惠及鄉城群眾。
清理與摸底——沉下心,搞審計的“執劍者”
瀘州市制定的兩輪對口幫扶規劃,第一輪大部分已經完工,但由于人員更替、業主單位變更等原因,大部分審計決算工作停滯不前,導致無法掌握第一輪規劃資金的結余量,間接影響第二輪規劃資金的安排和使用。這是一場硬仗,陳凌邊學習,邊思考,邊創新。他主動對接瀘州市財政局,會同財政局與業主部門對第一輪實施項目進行了全面摸底清理。經過近一個月的鏖戰,陳凌終于掌握了第一輪規劃每個項目的資金撥付情況,完成了資金的清理,為第一輪規劃的順利收尾奠定基礎。
有了第一輪的審計經驗,陳凌在隨后第二輪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將所有援建項目掛圖督戰,倒排工期,每天盯著督戰圖、催著建設方、圍著項目轉。為了更高標準、嚴要求助推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去年3月,陳凌提請縣政府同意成立了包含縣紀委、縣審計局、縣財政局等部門的援建項目督導小組,并實行按月督導、按時審計、限期整改。
“有了督導組,建設方重視起來了,進度抓起來了,工程質量也有了保障,資金審批也順暢多了,我們業主方省心多了。”
鄉城縣住建局項目負責人雷東如是說。
在督導組的介入下,瀘州市與鄉城縣制定的“五年規劃三年完成”目標順利完成,鄉城縣也如期完成脫貧摘帽任務。
使命與突破——匯力量,促發展的“串聯者”
鄉城縣是瀘州市對口幫扶的主戰場,也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省內8家單位定點幫扶區域,這些幫扶力量匯集成鄉城縣繁榮發展的強大合力。為了各級、各部門更好地凝心聚力,人力、物力、財力更好地發揮作用,援藏辦毅然扛起了溝通協調的大旗。陳凌之前從事的是基層執法工作,對于現有工作沒有任何借鑒作用,一切都是從“零”起步。于是,陳凌堅持耐心的溝通方式,磨礪過硬的基本功,突破思維的桎梏,提升工作的效率。制定接待方案需要細致細心,陳凌就一點一點理流程、抓重點、摳細節,只要覺得需要修改,不管身在哪里、在哪個時間段,拿起手機就開始工作。
三個月后,陳凌已經能夠熟練掌握接待全流程,各級領導前來調研指導工作,陳凌對全縣的各個援建點位、項目資金使用情況、優質旅游推薦點等情況都是對答如流,充分展現了瀘州援藏干部扎實的業務素質和良好的黨員形象。就連鄉城本地干部松嘎也忍不住感嘆:“陳主任,你簡直就是一個鄉城通,比我這個本地人還熟悉鄉城。”
則魯村的格絨益西是陳凌的結對幫扶貧困戶,一家7口人靠著政府的低保艱難度日。陳凌每個月都會去他們家查看情況,不僅忙前忙后打掃房屋,還幫著制定脫貧計劃,農閑時節四處張羅安排“親戚”進城務工,過年過節米面油等從沒落下。轉眼兩年過去了,益西一家的生活境況也在逐漸好轉:格絨益西當上小隊長啦;大兒子洛絨吉成中學順利畢業,帶著陳凌幫他申請的雨露助學貸款到眉山讀技校啦;大女兒洛絨扎姆一直把陳凌當做“偶像”,幼師畢業就去援助新疆了。去年年底,一家人務工加上蟲草、松茸等收入,人均已達到9237元。他們在年底把房屋里里外外全部翻新,并邀請陳凌前去過年。聽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高聲歌唱的藏族歌曲《歡迎你到鄉城來》,陳凌臉上寫滿了幸福,內心感到無比滿足。
兩年遠上興山河,九萬里風鵬正舉。民族復興的信念與責任,支撐著像陳凌這樣的援藏干部忍痛告別蹣跚學步的女兒,揮淚拜別身患尿毒癥的父親,為異鄉的民生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嘔心瀝血、廢寢忘食,為鄉城的行歌萬里奏響了時代的最強音。
瀘州市對口幫扶鄉城縣各項工作在年底的省級考評中連獲佳績,省內對口幫扶工作更是在2018年底考核中名列全省前列,獲得幫受兩地領導肯定。陳凌也被評為“省內對口幫扶先進個人”“甘孜州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
(瀘縣縣委統戰部 魯星)